首页

国产foot

时间:2025-05-28 18:16:07 作者:祁连山下的高台荒漠与湿地共织西北生态美 浏览量:21419

  中新网北京9月12日电 由中国农业大学的10名中国学生和11名非洲留学生组成的调研团近日从北京出发,前往位于甘肃省的中国农业大学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农业大学中非旱区农业技术交流示范与培训联合中心(石羊河),开展为期6天实践调研活动。

农大师生在石羊河实验站调研。受访者供图

  农大师生先后深入了解石羊河实验站的各类节水技术实验与新型农业灌溉耕作方式、甘肃省武威市的水利工程建设与防沙治沙措施,以及当地农户的种植养殖与全产业链供应等经验。

留学生们在石羊河实验站调研。受访者供图

留学生们参观古浪现代农业产业区。受访者供图

  调研过程中,留学生们亲历了石羊河节水抗旱、脱贫攻坚的动人故事,切身感受到了武威人民“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方案为加纳的可持续未来提供了蓝图。”来自加纳的留学生图图充满信心地说。他感慨道,通过效仿石羊河流域的成功经验,加纳可以找到高效和公平的用水模式,确保人民福祉,并为子孙后代守护宝贵的水资源。

  留学生们还表示,希望能够将石羊河流域农业农村的发展经验介绍并运用到本国的农业发展改革与创新中。

  来自塞拉利昂的留学生卢克分享道:“我们国家的农业部门一直都在想方设法应对诸多挑战,比如农民获得现代农业技术和优质农业投入的机会有限、农业产量较低、贫困农户数量较多等问题。借鉴武威发放镇农业产业补贴的政策经验,希望塞拉利昂的农业格局也能够改变。”

  本次调研活动名为“中非绿洲”,立足“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农大师生在四坝镇开展乡村农业发展走访调研。受访者供图

  据悉,活动结束后,留学生们还分别完成了一篇调研报告,传播中国经验,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和中非交流合作。国际学院教授冯伟哲、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牛俊、佟玲、副教授康健、国际处专职辅导员刘妍言带队并参加活动。(完)

【编辑:姜雨薇】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学习·知行丨“悬崖村”的变迁之路

舒勇说,想让《丝路金桥》的文化符号深入人心,这只是一个开始,标志性符号的产生、形成,需要不断地重复开启、重新运用。而推广这个符号,便是他的终生事业。

中国气象局举行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民众现场体验了解气象知识

此次专题研讨班的学员包括: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金融机构、企业、高校,解放军各单位和武警部队主要负责同志。

内蒙古银发族上学记

娄底3月15日电 (李中声 颜文辉)连日来,湖南娄底“材料谷”硅钢产业链企业开足马力赶订单,链上招商项目快速推进,硅钢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国家卫健委:儿科门诊可增开午间夜间周末门诊

奥依曼布拉克村打造的“阳光沙疗驿站”占地面积约26亩,每日接待游客超过600人次。当地村民有的开商店售卖饮料、太阳伞等,有的则经营起民宿、农家乐,沙疗成为带动民众增收的新途径。

安徽首个开放式交旅融合服务区启用

如何通过先进的生物改良技术推动大片荒芜的盐碱地“变废为宝”,实现亿万亩盐碱荒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进而保障粮食安全,这项议题长期以来广受关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